查看原文
其他

2017,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青苗法鸣编辑部 青苗法鸣 2020-10-01


2017终已成为历史,2018正在展开。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轨迹,成长轨迹会被海量的数据、痕迹所清晰描绘。前段时间,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可谓是火了一把,精确到一年的各项消费指标,惹得无数90后佛系大龄青年在朋友圈深情怀旧,百感交集。


盘点过去一年是很多人的习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同样如此,惟有知旧,方可识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17年,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界而言,有两件事不得不提,一是九月份双一流名单的公布,二是年末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


任何一种榜单的公布都会引致几家欢喜几家愁。法学学科在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属于“显学”地位,法学双一流学科和学科评估等级将会直接决定一所学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作为现代中国10所重要的法学院校,一直是扛大旗者。近年来,虽有如上交大、浙大等一批综合性大学在法学学科建设上你超我赶,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三个“没有变”:即五院四系的基本垄断地位没有变,法学研究的基本高度没有变;法学学科人才的聚集优势没有变。


所以,本文特地统计了2017年五院四系+清华大学法学院这10所法学院校在CLSCI期刊上(法学类核心期刊,共16种)的发文情况,以飨读者。


01

一、各刊物发文数统计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备注:自发率为自办期刊发文数除以总发文数。除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政法论坛》和《比较法研究》两种自办刊物之外,其余9所院校均有一种自办刊物。


青苗评述


2017年,华东政法大学再次以发文数第一蝉联中国法学院校CLSCI期刊发文数年度榜单之首。中国政法大学仅以微弱之势屈居第二,如果说统计稍有缺漏的话,那么中国政法大学很有可能与华政并列第一。上述两所院校在2017年的发文数均超过了90篇,华政除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以外的15种期刊均有发文,而中政则是全面开花。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所学校的自发率都非常高,均超过了25%。对于华政而言,仅统计了其自办的《法学》,实际上,《政治与法律》作为上海市法学会的主办期刊,不得不说华政借力会稍多一些,在该刊上的发文数也高达11篇。所以希望2018年两所高校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减少自发率,这样的第一或许更能为大家所折服。


其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表现非常出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于发文数量第一的华政和中政,其发文数高达88篇,而且普遍开花。更重要的是其自发率仅为6%,是除北大法学院之外自发率最低的法学院,这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人大法学院能够连续四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法学第一名。


北大法学院和清华法学院直线距离不过1000米,是相隔最近的两所知名法学院。2017年,两院在发文数量上达到了高度默契,均为74篇,而且在16种期刊上“雨露均沾”,但是北大法学院的表现仍然是要优于清华法学院。因为一方面北大法学院的自发率为10所被统计的法学院校当中最低的,这与北大法学院一直推崇包容并絮唯才是举的精神理念密不可分,从侧面反映出北大法学院的师生确实实力不凡,不靠自发取胜。另一方面,北大法学院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数是最多的,作为中国社科界的顶级期刊,每年的法学类文章在25篇左右,而北大法学院则占据了六分之一。另外虽然北大法学院在发文数量上低于人大法学院,这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生数量,北大法学院的教师数量约为人大法学院的六分之五,而学生数同样也较少,因此从绝对数量上来说,难以准确衡量两所法学院的实力。清华大学法学院最近二十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5年来,更是有势不可挡之态势,各学科齐头并进,补足短板,同时在刑法学、民商法学、民诉法学、宪法学等学科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实在是难能可贵。但是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今年的自发率较高,不仅远高于北大、人大法学院,比起武大法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而言,也略有劣势。


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的发文数位列榜单10校第6名,相比2016年,发文数略有上升,自发率也有所下降,而且出现了多位高产作者:副校长唐力教授(3篇),法学院姜敏副教授(3篇),行政法学院周尚君教授(2篇,均为权威期刊),民商法学院谭启平教授(2篇),民商法学院孙鹏教授(2篇),经济法学院陈治副教授(2篇),刑侦学院艾明教授(2篇),经济法学院万江副教授(2篇),民商法学院徐银波副教授(2篇),法学院高翔研究员(2篇),法学院张永强博士(2篇)。在双一流落选和教育部法学学科评估被评为A级这一跷跷板式的学科发展指挥棒当中,西政作为传统法学院校,既在不断找差距,也在继续保持自身优势。但由于地处西部和地方性高校的原因,学校发展的整体支持略显不足,尤其在人才引进方面是老生常谈的短板。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政在2017年仍然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新闻学博士点申报成功,实现了法学学科以外的其他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科研基地影响力逐步扩大,本科生源质量逐年向好,各类训赛项目成绩良好。70年浴火焠利,西政的发展史是一部具有传奇历史色彩的鸿篇巨著。希望该校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铭记西政精神,继承前辈事业,为共和国陶铸精英,为法治事业贡献力量!


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同处江城,同为五院四系一员,2017年的发文数同样具有很高的默契——均为56篇,当然中南财经法学院的自发率略高于武大法学院。两所法学院的发文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即有两三种期刊没有发文,因此希望能够在下一年普遍开花。值得注意的是,武大法学院在今年的教育部长江学者评选当中有3位教授分别当选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成绩夺目。中南财经法学院的发文数虽然少于中政、华政和西政,但是老中青学者队伍建构完整,吴汉东老师宝刀不老,齐文远、刘茂林老师中流砥柱,徐涤宇、陈柏峰后来居上。


吉林大学法学院今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发文数远低于其他法学院校,而且自发率亦非常高,同因为地理位置原因,近年来的发展窘势显现,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不过好在吉大法学院仍然有不少知名教授,其今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两篇,实属难得。西北政法大学退步之势明显,全年仅在5种刊物上发文,发文数仅为18篇,不及华政的五分之一,西政的四分之一,而且其中6篇为自发,自发率在10所法学院校当中最高。对于传统五院四系而言,西北政法大学掉队之势已成定局,我们深感痛心。尤其是在最新的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当中,西北政法根本都无法获得省级教育机关的支持,更不用说得到教育部的青睐。其实,这主要不是西北政法的主观问题,更多的需要我们反思中国法学教育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病症,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所带来的马太效应,不合理标准的建构更是进一步加剧各高校之间的种种竞争。均衡发展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02

二、学科发文数排名统计


(发文数/排名,每一项只排前3名,数量相同的并列)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备注:土地法纳入民法范畴,公司法、票据法、破产法纳入商法范畴,其他企业组织法、保险法、金融法、证券法、财税法纳入经济法范畴,司法改革文章依照纳入宪法与行政法或诉讼法范畴。总体而言,对于交叉部门法的文章,只能依照主要方面归类,否则易产生混淆情形。此外,少量法学教育类、法学发展类文章不列入上表统计范围。


青苗评述


从横向学科发展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与清华法学院夺得了今年法理学学科发文数的前三甲,应当说是比较出人意料的,因为从法学二级重点学科分布来看,北大法学院、人大法学院和吉大法学院的法理学科是法学二级重点学科,而且吉大法学院的理论法学研究基地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因此这三所法学院在法理学科的发文数略低,期待之后能重振雄风。


法律史学科可以说在中国法学院发展当中处于最为尴尬的局面,生源难觅,师资自然不济。很多选择法律史学科的学生都是因为考研失利被调剂的,其实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人文社科建设有关,法律史看似对经济发展、定纷止争没有多少直接意义,因此在这样一种趋利的导向下,在前几年甚至一度有取消法制史作为法学核心课程的说法。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而言,梳理学科历史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从今年各法学院校发文数量来看,法律史学科基本上少于绝大多数法学二级学科。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史学科是该校唯一的法学二级重点学科,何勤华、李秀清、王立民老师作为华政法律史的代表性人物,为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华政无愧于学科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史学科亦是重点学科,张晋藩老师老当益壮,笔耕不辍,但是似乎中政在法律史的发展上后继乏力。人大法律史和西政法律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阶段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在今年的学科发文数上,以微弱优势取得二三名的成绩。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宪法修改,港澳基本法的解释与完善,今年的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发文随着这些热点问题的出现也迎来了一小波高潮。北大的宪法与行政法学科是重点学科,姜明安、王锡锌、湛中乐和沈岿老师都是学科代表人物,但今年在发文数上表现平平。人大宪法与行政法学科也是重点学科,从许崇德先生到韩大元教授,再到张翔老师,人大学科发展薪火相传,因此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政与华政凭借良好的理论法学整体研究实力在今年的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发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民商学科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法学当中的“显学”。人大法学院民商学科既是国家重点学科又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更是汇集了王利明、杨立新、张新宝、王轶、高圣平等一大批知名民商法学家,因此,人大民商法学科无论是发文数量和质量都长期保持第一的地位,无法撼动。今年,高圣平老师一人就贡献了7篇CLSCI文章。中国政法大学的民商法学科亦是重点学科,今年其以微弱优势取得了学科发文数第二的成绩。北大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与清华法学院都以13篇的成绩并列第三,这三所院校的民商法学科虽不是重点学科,但都实力雄厚。北大自魏振瀛老师开始,就有着良好的民商法学研究基础,尹田、刘凯湘、钱明星、葛云松、张双根等一批中青年学者推动着学科发展,贺剑作为一名80后的北大民商法学新人今年也贡献了3篇CLSCI。清华法学院的民商法学科更是大家云集,如韩世远、崔健远、申卫星、朱慈蕴、梁上上老师等。西政民商法学科虽然在全国性领军人物数量方面处于劣势,但自金平、杨怀英老师开拓西南民商法学科始,李开国、张玉敏老师为学科奠基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如今赵万一、谭启平、刘云生、孙鹏、张力、曹兴权、汪青松、黄忠等一批中青年学人组成的学科团仍不可小觑。


经济法学是法学二级学科当中较为年轻的学科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经济法规制,2017年经济法学研究会也进行了换届选举,年仅50岁的北大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教授成为新一届的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相信新人自有新面貌,更有新气象,我们期待经济法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再次取得了今年经济法学科发文数第一的头衔,这得益于其民商经济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布局规划。北大法学院与华政并列第二,北大经济法作为重点学科再次彰显实力,青年教师叶姗副教授今年贡献了3篇CLSCI论文。西政和武大法学院并列第三,西政经济法是该校的重点学科,张序九、种明钊、李昌麒等一大批西政前辈为中国当代经济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西政经济法学科齐全,人才队伍结构比较合理,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武大经济法近年来发展迅猛,今年武大法学院院长冯果和熊伟老师分别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应当说更加激发了武大经济法的发展。


民诉法学科可以说是西南政法一枝独秀,诉讼法学科是西政的重点学科。王锡三、常怡、田平安等老一辈西政民诉法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任的这个民诉法学会当中,会长张卫平、常务副会长李浩、其他几位副会长如齐树洁、唐力都是西政校友。西政民诉法科带头人唐力副校长今年也贡献了3篇CLSCI论文,青年学者段文波和王杏飞也保持着较高的成果产出。对于第二名清华法学院而言,张卫平教授和任重副教授支撑起了诉讼法学科的发展。 江伟老师和刘家兴老师作为中国民诉法学的四架马车之二,其所在的人大法学院和北大法学院的后辈们今年在民诉法学科的发文上表现不如人意。


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拥有诉讼法学重点学科,因此,刑诉法学科的第一和第二毫无疑问地属于他们。相比于西政民诉和刑诉的均衡发展,中政则略显跛足,刑诉法学科有着陈光中、卞建林等两任会长的带领,因此优势地位非常明显,但民诉法学科的发展亟需加强。西政的刑诉法学科自廖俊常、徐静村教授奠基,经龙宗智、孙长永等学者的发展,具有稳中求进之势。人大法学院在刑诉法发文数上名列第三,其诉讼法学科亦是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陈卫东、李奋飞、刘计划等老师的名字在法学界耳熟能详。


今年刑法学科的发文数基本上呈现出三分天下之势。清华法学院以25篇夺冠,张明楷老师一人贡献9篇,周光权、黎宏和劳东燕老师分别贡献5篇、3篇和2篇。华政刑法学以刘宪权、于改之等老师为中坚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北大法学院的刑法学一直是其优势学科,陈兴良、车浩老师为北大刑法学今年的论文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力量,二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令人遗憾的是人大法学院的刑法学科作为其传统优势学科,近年来发展略显后劲不足,而拥有刑法重点学科的吉大法学院今年仅发文3篇,下行之态势十分明显。


国际法学科与知识产权法学科历来是发文数较少的小众学科,因此发文绝对数差别不大。国际法学本不是华政的优势学科,但其今年的表现非常显眼,中政和武大法学院位居第二和第三。华政能够立足上海,面向东海,积极发展国际法学科是顺势顺时之举措,有助于其均衡学科发展力量,更上一层楼。知识产权法学科今年的发文数北大第一,华政第二,清华法学院与中南财经法学院并列第三,北大的杨明老师、刘银良和张平老师,华政的王迁老师以及中南的吴汉东教授、黄玉烨老师都为本校知识产权法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华政今年的4篇知识产权法学论文均由王迁老师一人发表,可见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人顶起一片天”!非常遗憾的是,西政知识产权法学科在张玉敏老师的开拓下,在李雨峰、张耕、黄汇等几位中青年学者的带领下一直发展较好,但是今年的发文数居然为0,希望在明年的盘点当中能够有更好的成果展现。


从纵向学科发展来看,在上述被统计的10个学科当中,中国政法大学取得了4个学科排名第一,2个学科排名第二的成绩;华东政法大学取得了2个学科排名第一,5个学科排名第二的成绩。清华法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均取得了1个学科排名第一,1个学科排名第二,3个学科排名第三的成绩。北大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均取得了1个学科排名第一,1个学科排名第二,2个学科排名第三的成绩。武大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均取得了3个学科排名第三的成绩。遗憾的是吉大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在10个学科当中均未取得任何名次。


说明:数量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方面,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师生数要远远少于专门性的政法院校,因此,从数量上衡量,北大、人大法学院要低于中政、华政与西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两所法学院要弱于政法大学,这只是判断标准所带来的偏在性。当然,任何一种标准统计均具有偏在性,但是我们的评述尽量保持客观、中立,因此提请各位读者注意。



青苗法鸣一直秉承“做中国青年法律学人圈中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为目标,我们借此盘点机会再次感谢各位新老朋友,愿我们共同携手,为法治中国努力,为民族整体复习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


青苗法鸣编辑部

2018.1.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